逢简村以梁姓居多,李、陈、黄、郭等多种姓氏都有,可见这条村落当时何其繁华,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、庶民等聚居于此。我经过一座郭氏祖祠,方方正正,外立面用红毛坭批荡,比较罕见。
祠堂的面积并不大,地上放置了许多竹编的渔具,工艺非常细致,耐用又结实。 郭氏祖祠 竹编的渔具 花样多变,用于捕捉不同的鱼类 竹编算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,而这种工艺在顺德鱼米之乡,更得到了改良,在传统织法上加入了疏编、插、穿、削、锁、钉、扎、套等,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,这种工艺叫做经纬编织法。这种织法大量用于编制渔具,使得竹编工艺得以发展传承,常用的渔具有鱼篓、鱼筛、竹箔、虾笼、鳝笼、泥笼、竹箩筐、竹匾等,只有你没想过没见过的,没有逢简人做不到的。
在宗祠的门口还放置了一部风谷机,女儿第一次见,十分好奇这部机器是如何运作的。我简单向她解释了一下,她似懂非懂地摇动着手柄,看看啥时候有机会带她去乡下真正的风谷机。
舌尖上的逢简——顺德美食说到顺德,自然与“美食”二字脱不了干系,逢简水乡并不大,但从村口开始便可以开动吃货模式。 刚到村口,就有一位奶奶拿着陈皮姜让我们试吃,她还介绍到这里有鸡仔饼、大良蹦砂、鸡公榄、牛耳朵等等,都是这里的地道美食,随便吃随便尝,不用客气。我们自然不好意思多吃,但女儿却毫不客气,嘴里吃着手里还拿着。女儿最后挑选了一支动物糖,奶奶说这是黄糖制的,不融不化,吃一天都可以。
刚离开老奶奶的杂货铺,旁边小食店的老板又拉着我们说这里有特色爽鱼皮,要不要尝一尝,我摆摆手赶紧开溜。
顺德称之为鱼米之乡,鱼的确是当地的一大特色,鱼皮、鲮鱼球、鱼饼、鱼面、鱼干等都是非常值得一尝的。 逢简的河流中有养着许多鱼,多为鲫鱼和草鱼,当地的居民都会将一个长长的渔网放置在河涌之中,等日落归家之时打捞起来看看有没有收获。如果鱼儿太小就会放归河中,大小适中的话就会用于晒鱼干,就挂在涌边的大树下风干,而非用太阳光直晒干,更能存留鱼本身的甘香,想想都口水流。
逢简村的心脏地带是【进士牌坊】,这条村不仅经济繁荣,还出了不少文人墨客。自建村以来就有十多位人士考取到进士。取得功名的逢简人并没有忘本,衣锦还乡盖祖屋、建祠堂、修桥筑路,这条短短的水乡古村落最盛行的时候有多达78间祠堂、32间庙宇,还一座三叠牌楼的【进士坊】。牌楼为宋代工部司余韶所建,柚木结构,斗拱飞檐,气势非凡,是广东四大木结构牌楼之一。不幸的是在期间被拆毁,只剩下石基底座,现在逢简村内看到飞檐斗拱的“进士坊”牌楼是后来由政府重建的。
牌坊后面是一条小食街,短短300米就有20多家餐厅,而且每一家几乎都被电视台采访过或者有名人来帮衬过。我们走了半天累得不得了,看到第一家餐厅【老街坊】就直接走进去了,回头一看墙上的照片,明星“四哥”谢贤(谢霆锋的爸爸)也带朋友来过,应该错不了!
顺德美食太多,估计大家会眼花缭乱,我简单介绍一下几道必点菜式的特色吧!
爽鱼皮
将鲮鱼皮清洗干净,热水烫熟再过冷河,看上去很简单,但重点是捞拌的材料与过程。这家的鱼皮垫底的并非普通的青瓜胡萝卜,而是腌制过的酸瓜和萝卜、木瓜,醋酸的味道与鱼皮结合得天衣无缝,加入脆皮花生与白芝麻,除了样子好看,还能劈除鱼腥味,真特别好吃。
均安蒸猪肉
均安的原只蒸猪因上了美食节目《舌尖上的》而名气大震,肥瘦适中的五花肉先腌后烧,最后柴火蒸,火候刚刚好锁住猪肉的鲜味与肉汁,再配上白芝麻,更加甘香美味。而且这里的猪肉都是乳猪,就是还没有长大的小猪,因此完全没有骚味,棒极了!
鲮鱼饼
剁鲮鱼再搓成饼状置于火上煎,煮食的关键在于鱼肉要鲜美,且加入的配料,如葱花、马蹄等分量要刚好,太少不能盖过鱼腥,太多又会抢过鱼鲜味。这道菜虽然比较常见,但要做得好吃也不容易。
双拼炸牛奶
炸牛奶也是顺德的特色小食,先将液体状的牛奶冻至啫喱状,外面沾上面粉放入滚油中炸,捞起即可。吃起来外脆内嫩,满嘴牛奶的香味,特别诱人。而这家餐厅更自主研发了芝士炸牛奶,加入了可以拉丝的马苏里拉芝士,吃一口就能拉出长长的软丝,又好吃又好玩,孩子超级爱!
文章来源:《旅游纵览》 网址: http://www.lyzl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1949.html
上一篇:旅游纵览核心期刊发表(旅游 核心期刊)
下一篇:如何学好文科(旅游管理 期刊)